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時間:2021-02-15 20:02:00 古籍 我要投稿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

            河傳·湖上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謝娘翠蛾愁不銷。終朝。夢魂迷晚潮。

            蕩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翻譯

            閑望湖上,雨絲凄凄迷迷。那長堤花橋,遠遠地隱入煙浦霧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間凝聚。終日盼著愛人歸來,夢里還聽那雨中晚潮陣陣,似乎在傳遞他的消息。

            浪子的歸舟遙遙萬千里,春光卻又將逝去。聽鶯語聲聲,唱不盡斷腸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紗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尋覓,總不見郎君歸來的蹤跡。

            注釋

            蕭蕭:或寫作“瀟瀟”,形容刮風下雨的狀態。

            煙浦:云煙籠罩的水濱。

            謝娘:此指游春女。

            翠蛾:翠眉。

            蛾:一作“娥”。

            終朝:一整天。

            晚:一作“曉”。

            蕩子:古代女子稱自己遠行不歸或流蕩忘返的丈夫。

            歸棹:歸舟,以棹代船。

            空腸斷:一本作“腸空斷”。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紹興市若耶山下,傳說西施曾在此處浣紗。此借指思婦住所。

            賞析

            此詞以湖上迷離雨景為背景,寫蕩子春晚不歸、思婦惆悵之情。

            上片一開始就指明地點,是在湖上;“閑望”是一篇之主。關于“閑望”的內容,預先并未說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極目遠眺,但見春雨瀟瀟,煙浦花橋隱約可見,那兒曾是兩人游宴之處。如今遠遠望去,卻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見,看不清,這些就是“閑望”時所見的景色。“翠蛾”句描繪思婦愁眉不展,相思難解,這是她“閑望”時所懷的愁情;這種愁情使她從早到晚心事重重,夢魂猶牽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歸來。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繪出這種心情。潮聲本易使人聯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敘述思婦閨怨。蕩子漂泊天涯,歸棹杳無音訊,思婦在湖上望斷云山,也盼不到歸舟遠客,這里方始點出“閑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闌珊,鶯語如簧,只令人愁腸欲斷,此是念及客舟去遠時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紗之處,用來借指思婦住所;那兒長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騎馬來訪,如今柳色依舊,佇立長堤,卻聽不到舊侶重來的馬嘶之聲。雖然內容已從湖上轉到柳堤,但仍然歸結到蕩子遲遲未回。而且又與上面的“閑望”相互關聯。湖、堤兩處都無蹤影,其失望為何如。

            此詞情致纏綿,含意婉轉,極盡低佪留連之致,思婦的身份、所處的環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繪之中,通過逐步透露,間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來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詞也很有特色,可以說促節繁音,變化多端,與內容起伏很為一致,句法也隨之長短參差不齊,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錯雜用之,并且換韻頻繁,曲折盡情,顯得結構復雜而富于變化,想來演奏時悲管清瑟,抑揚婉轉,必能絲絲入扣地表達出思婦內心的無限哀怨。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2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發。

            醉中吹墜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翻譯

            雨過天晴,湖水蕩漾,秋高氣爽,泛舟度閑,最為適宜,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從船上的紅色欄桿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

            喝醉了,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獨自劃船離去,任由煙霧籠罩的湖面飄搖不穩定。

            注釋

            半篙初沒:謂湖水剛剛漫過半根竹桿的深淺。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檻:船上的紅色欄桿。

            鑒:鏡子。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綸巾:古時一種白色頭巾,用青絲絳帶制成。

            漾:水面動蕩,搖漾。

            棹:劃船的長槳。

            飄兀:飄搖不穩定。

            創作背景

            此詞是詞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嘆老無所成的郁悶心境而作,創作時間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賞析

            上片先從游興大發寫起:“湖上雨晴時,秋天半篙初沒。”雨過天晴,泛舟度閑,而當撐船的竹竿被湖水剛剛漫過半截的當兒,詞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靜如鏡的湖面。然而,本擬忘掉個人得失的他,卻驟然有一股憂思涌上心頭:“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顏華發。”詞人身體尚健壯,遇到高興事兒時,常常忘記了自己的年齡,然而“日過當午”的心理陰影卻時在腦海中閃動,一旦景物觸發,會立刻強烈涌現。此時此地的詞人,在游興正濃的當口,從游船的朱紅欄桿往水下俯看,發現了平靜如鏡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顏華發,不禁一陣悲涼從心底升起。

            下片則極力表現詞人蕭疏沖淡,純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在湖水蕩漾、月光流波的恬適環境中,詞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陣山溪秋風吹來,把頭上的白綸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寫景如畫,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鋪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獨,其愁其苦,沒有人能夠知曉或領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曠達,一任浮生,而實際上,在“煙波飄兀”的感受中卻涌動著憂思時事,感嘆衰老無成的悲哀心緒。詞人在溪風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歸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獨無所適從的自畫像,給人以委抒心曲、意蘊流動的藝術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總起來說,此詞以白描寫意手法鋪排全篇,表面平靜疏淡,而內里起伏沸騰。在恬淡中含有憂思,在曠達中寓有執著,表現了詞品與人品的統一,真善美的合諧與完整。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3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翻譯

            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

            水面泛起的薄霧彌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

            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出聲響,遙遠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

            一會兒過后晨日初起,遠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夠學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方的清影呢。

            注釋

            折:彎曲。

            賞析

            《曉至湖上》載于《清詩選》,是清代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厲鶚的作品。

            這首詩情感豐富。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了詩人平靜閑適的心態,愿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從“人意靜”、“寒霧生”等語可以看出作者喜愛幽靜;“臨水”、“稍見初日開”等詞句則表達了作者親近自然之意;而從“安得學野鳧”、“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對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是寫景名句。從表達技巧的角度看,此聯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聽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致的深闊;同時采用了對偶的手法,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形象豐滿,層次分明,構建了開闊、淡雅、幽靜、清新的.意境。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4

            水調歌頭·平生太湖上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雪浪,凈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

            注釋

            銀艾:“銀”是銀印。“艾”是綠色像艾草一樣拴印的絲帶。借指做官。

            丘壑:指隱者所居的山林幽深處。

            膾新鱸:指隱居生活。

            三江:指吳淞江、婁江、東江,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馬》中針對國家內亂唱出了“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兵甲長不用”的心聲。

            霄漢:即高空,暗喻朝廷。

            銀艾:“銀”是銀印。“艾”是綠色像艾草一樣拴印的絲帶。借指做官。

            丘壑:指隱者所居的山林幽深處。

            膾新鱸:指隱居生活。

            三江:指吳淞江、婁江、東江,這三江都流入太湖。

            挽天河:杜甫《洗兵馬》中針對國家內亂唱出了“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兵甲長不用”的心聲。

            霄漢:即高空,暗喻朝廷。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收復祖國山河的雄心和壯志難酬的悲憤的心情。

            上片先寫江山破碎的悲愴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對浩瀚無際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樣令人陶醉,那樣令人感到親切,這次重游,自己心頭卻籠罩著茫茫無際的愁云。從前游太湖,北宋還沒有滅亡,而現在卻是國土淪喪,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騎南窺,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發問,卻沒有正面回答,因為在那個時代,家國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滿懷,卻無計消除,南宋朝廷茍安求和,醉生夢死,縱有報國之心,卻無報國之路,在無可奈何之中,他情緒陡轉。“擬把匣中長劍”以下五句,寫他忍痛放棄報國之志,把準備馳騁疆場的長劍換成一葉垂釣的扁舟,歸隱江湖,去作漁翁。他消沉地說,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為此耽誤了隱居的山水,讓它們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脫的口吻訴說自己悲憤的心情,以歸隱的行動表示自己對黑暗現實的不滿。

            下片以“膾新鱸”三句承上啟下,當他吃著膾制好的新鮮鱸魚、喝著美酒、唱起悲壯的歌曲時,他的情緒從隱居一下又跌落到現實中了,他不能忘記災難深重的國土。“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干戈”,在太平時代生長的人,沒想到今天也見到戰爭,而“干戈”給作者帶來的是如大海一樣洶涌的激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敵人的憎惡,使他頓生扭轉乾坤之力,他要傾瀉三江洪濤巨浪,滌蕩千里中原的胡塵,用不著壯志挽天河洗兵馬,要把敵人徹底消滅干凈。這種鋼鐵誓言,如雷震耳,激蕩在國人心中,所以當這首詞被題在吳江長橋下時,竟不脛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現實和理想總是有矛盾的,作者雖然雄心勃勃,壯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現實,心頭又愁云慘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漢,雙淚墮清波”作結,表現了他對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愴、激憤,波瀾起伏,首尾呼應,唱出了愛國志士的心聲,風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5

            湖上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翻譯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

            注釋

            紅樹:指開滿紅花的樹。

            亂鶯啼:指到處都是黃鶯的啼叫。

            長:茂盛。

            湖:指杭州西湖。

            人意:游人的心情。

            簫鼓:吹簫擊鼓,指游船上奏著音樂。

            幾船歸:意為有許多船歸去。

            賞析

            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詩。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湖上的風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和日麗的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這氣氛又是多么熱烈。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湖上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蝶戀花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0

          天凈沙·湖上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柳宗元《漁翁》全詩翻譯及賞析12-30

          王昌齡 《塞下曲》全詩翻譯及賞析12-29

          競渡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3-20

          競渡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3-08

          擊鼓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天門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木蘭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木蘭詩原文、翻譯及賞析03-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色屋任你精品亚洲香蕉 | 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 女同精品久久国产字幕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