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4-04-30 19:26:20 登綺 古籍 我要投稿

          《桃花溪》原文及翻譯賞析

            賞析是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桃花溪》原文及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溪》原文及翻譯賞析

            《桃花溪》原文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桃花溪》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被野煙隔斷;在石嶼的西畔,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桃花溪》注釋

            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縣西南。

            飛橋:高橋。

            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盡日:整天,整日。

            《桃花溪》作者簡介

            張旭(658—742年),字伯高,江蘇蘇州人。初仕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為人灑脫不羈,豁達豪放,嗜好飲酒,與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焦遂并稱為“飲中八仙”。能詩,長于七絕。工書,精曉楷法,以“急風驟雨之勢”的草書最為知名,世稱“狂草”。相傳每嗜酒大醉,呼叫狂走,下筆愈奇,或以頭濡墨而書,如醉如癡,故稱“張顛”。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并稱為“三絕”。黃庭堅評其書為“草書之冠冕”。傳世書跡有草書《肚痛帖》、《心經》、《醉墨帖》、《千字文》、《自言帖》、《古詩四帖》等。

            《桃花溪》作品賞析

            唐文宗時,傳說有三絕:謂李白歌詩、裴舞劍、張旭草書。張旭是蘇州吳人,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頗有遺世之風,世號張顛。

            張旭的書法早已有定論,而他的詩作似乎鮮有人知。其實,他的詩也是極耐人尋味的,其中《桃花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唐詩中的上品了。

            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縣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兩岸,滿目桃林,暮春時節,那桃花的粉色如云似霧,就連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飄動著片片的粉紅。據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此作為背景的。而張旭描寫的桃花溪,無疑也是暗用其意境,借一溪一橋,一磯一船,描繪出詩人心中的桃花溪,盡管它較之陶淵明的桃花源更顯得虛無飄渺,可詩人心中的綿綿詩意卻滿溢紙背。

            “隱隱飛橋隔野煙”,詩人一起筆,就將讀者引入一個夢幻般空靈的境地:“飛橋”忽隱忽現,似有似無;“野煙”裊裊娜娜,纏纏綿綿。靜止的橋,在飄逸的煙中,如虹般臨空而飛;浮動的煙,在靜默的橋上,似幔樣懸空而掛。荒山野谷,動態的物與靜態的景交織一體,相映成趣。而一個“隔”字,極為巧妙地點出人與物、景的距離。這種距離又給物、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產生一種朦朧的美。

            “石磯西畔問漁船”,詩人的筆觸,自然地由遠山轉及近水。遠山的朦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詩人恍若走進一個虛幻的世界,這世界實實在在是陶淵明的。于是,詩人便覺得自己也站在了那晉代的古老的石磯旁,那在溪水中輕搖著漁船的漁父,也仿佛就是那“緣溪行”的武陵漁人。于是,那“問”便由衷地脫口而出,這種情不自禁,最為逼真地折射出詩人心馳神往的情態,而這種情態,無疑就是詩人內心深處最為歸真的情感的流瀉。

            這種“問”,顯出的是詩人的天真,現出的卻是詩人向往,“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滿眼的粉紅,在幽幽的溪水里艷艷地流淌,詩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聯想起那“林盡水源”,仿佛透著光亮的“洞”,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這洞又在哪里,漁人不可能知道,詩人也不會知道。然而,就是這一問,透露出的是詩人理想境界渺茫難求的悵惘,激起的是讀者種種美妙的遐想。這種悵惘,這種遐想,全然是屬于精神的,是一種超然于物外的美倫美奐,它充滿的是一種詩意化的境界。

            詩人以虛實相間的筆墨,勾畫的是遠近交錯的景觀,雖淡淡幾筆,卻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詩意,繞梁不絕。“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清人的這一評說,實在是極為中肯的。

            【評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這話不無道理。

          【《桃花溪》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桃花溪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桃花溪原文、翻譯及賞析10-06

          桃花溪張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2

          桃花溪原文及賞析11-26

          桃花溪原文及賞析12-18

          桃花溪原文及古詩賞析04-21

          【優秀】桃花溪原文及賞析08-05

          青溪原文翻譯及賞析07-09

          溪居原文、翻譯及賞析09-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 日韩一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韩日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