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時間:2021-01-22 16:05:07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1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4個單元,14個活動主題和一個研究課題,主要綜合了《課程規范》中“我在生長”、“我與學校”、“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進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比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采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法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材主要出現以下特點:教育性、綜合性、參與性、直觀性。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小同學在學校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我國的自然概況,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我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以和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進行探究。

            2、使同學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熱愛學習,尊重老師的勞動,增強作為學校小主人的責任感。

            3、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的了解,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

            4、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自覺抵制各種迷信活動。

            5、引導同學采用實際調查、動手操作、查閱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同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戰略。

            1、對話教學戰略。

            2、活動化教學戰略。

            3、體驗性教學戰略。

            四、課時布置。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研究課題3課時

            預計37課時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系,讓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學期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愿望和沖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并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每周兩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七、本冊教學時間安排:

            1、第一單元9教時

            2、第二單元9教時

            3、第三單元12教時

            4、第四單元10教時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教學隨筆07-14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3篇)03-14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03-24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總結01-21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期末測試題02-03

          品德與社會高峽出平湖教案課件教學設計04-20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品德與社會的教案課件05-16

          品德與社會教案課件05-12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 欧美性爱A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精品少妇久久 | 色婷婷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