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分析小說的方法,培養自讀小說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復述小說故事及質疑、提問、探討的過程,讀懂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中所表現出的極其深刻的揚善貶惡的道德力量。
重點、難點
1重點:A理解小說內容主題,領悟人生哲理。B理解小說獨特的寫法。
2難點:A學會分析小說。B理解近窗病人為什么要憑想象編造窗外美麗的風景。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自查工具書解決本文生字詞的形音義。
2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導入
師述:窗,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實物了。每天早晨起床,我們所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便是打開窗,借以呼吸窗外的新鮮空氣。透過窗,我們能看到窗外美麗的風景,或并不讓人賞心悅目的景物。打開心靈之窗,我們還能看到人性的美丑,靈魂的高尚與卑劣。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一個跟窗有關的故事,這個故事有作者加工創造的成分,因而體裁是小說,又因篇幅短小,因而是小小說,或者說微型小說,文章標題就是《窗》,作者是澳大利亞的著名作家泰格特。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師述:課前我已布置同學們預習了這篇文章,這里我想再讓同學們聽一遍錄音朗讀。聽時請同學們注意把錄音朗讀跟自己課前的朗讀作一比較,發現有自己沒有讀準的字音、語調請自覺標注、糾正。
2放錄音朗讀課文。
3請學生復述小說的情節。
4請學生給本小說的情節分為四個部分。(教師點撥)
四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寫法。
1問:在了解了故事的基本內容后,你心中產生的最大疑惑是什么?
估計學生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說的結尾太出人意料了,為什么近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美麗的風景,而遠窗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呢?小說的情節設置是不是出現了漏洞?事實應該是怎樣的?既如此近窗病人為什么要憑想象編造并跟他的病友講述他所見到的窗外美景呢?(答案略)
2如果你是制卷的老師,除了設計上述思考題讓學生做外,你還能出哪些思考題?(點撥學生從學習小說方法角度考慮出題)(生出題后,師生共同合作解題)
可出: A小說的結尾方法跟哪位作家的結尾方法類似?小說的結尾給了你什么樣的啟示?
B本小說主要刻畫了哪兩個人物形象?他們各有怎樣的精神品質?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小說主要運用哪些手段刻畫他們的性格品質?
C對于這篇小說的主題你有何看法?
D標題中的窗有哪兩層含義?小說為何要以《窗》作為文章的標題?
五請學生談通過對本課學習所獲得的收獲。
六拓展練習(兩題任選一題)
1給本小說續寫一段話,想象遠窗病人看到光禿禿的一堵墻后的心理感受與行動。
2以“我看泰格特筆下的《窗》”為題寫一篇賞析性的文章。
七板書設計
窗(小小說)
泰格特(澳大利亞)
關系融洽(開端) 近窗病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產生困擾(發展) 遠窗病人――行為卑劣、靈魂丑陋
見死不救(高潮)
未見美景(結局) 通過對比――揚善貶惡、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
窗――一語雙關――故事線索――窗的故事(將實物之窗與心靈之窗巧妙聯系)
[《窗》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