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導學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發布時間:2017-11-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 

              3、初步培養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的不同,從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 

              2、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 。 

          三、知識鏈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靜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閩侯人。詩人、文史學家 ,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編文學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廈門大學任教十年,1947年為燕京大學教授,1952年至今為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詩聞名于世,與戲劇家曹禺、小說家吳組緗,并稱“清華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詩楚辭研究專家。對明清小說也很關注,并提出頗多精辟的創見。著有《唐詩綜論》《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國文學簡史》等多部著作。獲國家教委教材一等獎。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六部新詩集。他數十年如一日,諄諄教導后學,桃李滿天下。 

          2、釋題: 

          “說”屬于議論文體,本文是文化隨筆(文藝短評);“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古詩中“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 

          “木葉”即“樹葉”,但是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就是用“樹葉”的十分少見。由于作者是一個學者,也是詩人,有著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聯想力,因而對“樹”與“木”、“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木葉”與“落木”所造成的詩的意境的差別,做出了極為精細的美學辨析,使我們對古詩詞藝術中的精微之處有了更深的體察,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這篇課文需要我們逐字逐句認真、細致地讀,把整篇文章貫穿起來,各個部分融會貫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四、課前預習 

          1、基礎字詞 

          (1)識讀字音 

          征戍(   )        橘頌(    )         招徠(   )        落木蕭蕭(    ) 

          涔陽(   )        無妨(    )         隴首(   )        得魚忘筌(    ) 

          寒砧(   )        桅桿(    )         漂泊(   )        秋風裊裊(    ) 

          疏朗(   )        窸窣(    )         迢遠(   )        灼灼其華(    ) 

          亭皋(   )        冉冉(    )         門栓(   )        翩翩起舞(    )

          2、理解詞義 

              無妨:________________。               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遠:________________                 翩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灼灼:________________。               亭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綿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窸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纏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裊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萬應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去無幾:_________________ 

          不落于言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學習探究

          1、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全文結構。

                  第一部分:

          說“木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閱讀1~3段,探討問題。

          第一段的重點在哪里?主要講述的是什么?

          第二段主要針對的對象有哪幾個?它們的關系如何?

          第三段的主要對象又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閱讀4~6段,探討問題。

          ★“木葉”之“木”有哪兩個藝術特征?

          ★完成下列表格,“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

          意象        顏色            觸覺                    意味

          樹葉                           

          木葉        

          落葉      

          區別 :

          ★思考: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

            

            ★ 提問:作者又是如何闡釋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的呢?

            

          六、難點探討:

              ★ 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卻擬題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七、課堂小結:

          八、延伸訓練

          思考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內涵豐富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梅、柳、杜鵑等。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的藝術特點。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雪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

          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歐陽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

          含義:

          思考2: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據此,有些同學覺得分析詩歌很容易了,以為只要記住常見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鑒賞詩歌了。的確,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蘊,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或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具體的詩歌的分析中還是要考慮具體的語境的。有時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會表現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詩:“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而杜甫卻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再如毛澤東和陸游的兩首《卜算子詠梅》和王安石《梅花》,境界就迥異。試分析三首詩詞的各自境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    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陸游《卜算子詠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與陸游的詞題、調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木葉”》學案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文中詩句,理解古代詩歌中“木葉” 意象的意蘊;比較 “(落)木(葉)”與“樹(葉)”的不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 

              2、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明確本文寫作目的。 

              3、初步培養學生感悟詩歌中意象所表現出的豐富意蘊,提高詩歌的閱讀欣賞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品味文中詩句意蘊,比較“木”與“樹”的不同,從而把握“木”的藝術特征。 

              2、難點:了解詩歌語言具有潛在暗示性的特點,運用文中闡述的知識和道理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意象品味練習 。 

          三、知識鏈接

          1、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靜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閩侯人。詩人、文史學家 ,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編文學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廈門大學任教十年,1947年為燕京大學教授,1952年至今為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詩聞名于世,與戲劇家曹禺、小說家吳組緗,并稱“清華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詩楚辭研究專家。對明清小說也很關注,并提出頗多精辟的創見。著有《唐詩綜論》《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國文學簡史》等多部著作。獲國家教委教材一等獎。出版過《春野與窗》《問路集》等六部新詩集。他數十年如一日,諄諄教導后學,桃李滿天下。 

          2、釋題: 

          “說”屬于議論文體,本文是文化隨筆(文藝短評);“木葉”是文章論題,本文是就古詩中“木葉”意象進行分析說理。 

          “木葉”即“樹葉”,但是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就是用“樹葉”的十分少見。由于作者是一個學者,也是詩人,有著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聯想力,因而對“樹”與“木”、“樹葉”與“木葉”、“木葉”與“落葉”、“木葉”與“落木”所造成的詩的意境的差別,做出了極為精細的美學辨析,使我們對古詩詞藝術中的精微之處有了更深的體察,值得我們借鑒。學習這篇課文需要我們逐字逐句認真、細致地讀,把整篇文章貫穿起來,各個部分融會貫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四、課前預習 

          1、基礎字詞 

          (1)識讀字音 

          征戍(   )        橘頌(    )         招徠(   )        落木蕭蕭(    ) 

          涔陽(   )        無妨(    )         隴首(   )        得魚忘筌(    ) 

          寒砧(   )        桅桿(    )         漂泊(   )        秋風裊裊(    ) 

          疏朗(   )        窸窣(    )         迢遠(   )        灼灼其華(    ) 

          亭皋(   )        冉冉(    )         門栓(   )        翩翩起舞(    )

          2、理解詞義 

              無妨:________________。               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迢遠:________________                 翩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灼灼:________________。               亭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綿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窸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纏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裊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萬應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去無幾:_________________ 

          不落于言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學習探究

          1、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全文結構。

                  第一部分:

          說“木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閱讀1~3段,探討問題。

          第一段的重點在哪里?主要講述的是什么?

          第二段主要針對的對象有哪幾個?它們的關系如何?

          第三段的主要對象又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3、閱讀4~6段,探討問題。

          ★“木葉”之“木”有哪兩個藝術特征?

          ★完成下列表格,“樹葉”與“木葉”、“落葉”與“落木”的區別有哪些?

          意象        顏色            觸覺                    意味

          樹葉                           

          木葉        

          落葉      

          區別 :

          ★思考:本文僅僅是為了介紹“木葉”的藝術特征嗎?寫“木葉”的真正目的何在?

            

            ★ 提問:作者又是如何闡釋詩歌語言暗示性的特點的呢?

            

          六、難點探討:

              ★ 課文所闡釋的是詩歌語言的暗示性問題,卻擬題為“說‘木葉’”,若改為“談談詩歌語言的暗示性”,你以為如何?

          七、課堂小結:

          八、延伸訓練

          思考1:古詩中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意象,它們如“木葉”一樣,成為內涵豐富難以言傳的精妙語言,如月、梅、柳、杜鵑等。請根據課文所闡釋的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理論,體味古詩中的“月亮”意象的藝術特點。

          一剪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雪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的《蘇幕遮》

          江南月,如鏡復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歐陽修《望江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歐陽修《生查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呂本中《采桑子》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

          含義:

          思考2: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據此,有些同學覺得分析詩歌很容易了,以為只要記住常見意象的基本寓意,那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鑒賞詩歌了。的確,在我國詩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蘊,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或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是不同的。同學們在具體的詩歌的分析中還是要考慮具體的語境的。有時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會表現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愛桃花,寫過一首詠桃詩:“禁苑春暉麗,花蹊綺樹裝。綴條深淺色,點露參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風共一香。如何仙嶺側,獨秀隱遙芳!倍鸥s說“輕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貶得一錢不值。

          再如毛澤東和陸游的兩首《卜算子詠梅》和王安石《梅花》,境界就迥異。試分析三首詩詞的各自境界。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梅    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陸游《卜算子詠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與陸游的詞題、調相同,意境卻截然不同,毛詞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天國

          [《說木葉》導學案(人教版高二必修)]相關文章:

          1.說木葉優秀教案

          2.《談中國詩》導學案

          3.歷史教學導學案論文

          4.鑲邊與剪紙的導學案

          5.木蘭詩導學案及答案

          6.語文版木蘭詩導學案

          7.漢語拼音復習導學案

          8.趙普文言文導學案答案

          9.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一区精品动漫 | 一级特黄录像免中文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