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1-10-16 17:13:29 我要投稿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1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朝代:元代

            作者:喬吉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鉤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云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譯文

            半空中風雨布生,給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氣氛。

            怪石像猛虎或臥或蹲,古樹傴僂著屈曲的樹身。

            寺院的臺階上蒙著綠苔,兩旁的詩壁上沾滿了灰塵,藏經樓偎伴著浮云,也顯得那樣的濕冷。

            虎禪塔邊再聽不到古時的琴聲,龍潭水粼粼搖動,仿佛存留著寶劍的寒影。

            我睜開悠悠的醉眼,回顧歷史上的虎斗龍爭。

            如今只見浪濤卷動著伍子胥的英魂,青山無語地鎖留著吳國滅亡的怨恨。

            注釋

            虎禪:在江蘇蘇州市西北,相傳春秋時有虎踞禪上三日,故名。

            於菟(wū tú):虎的別稱。

            鉤婁:枝干屈曲傴僂的樣子。

            琴調冷聲閑虎禪:虎禪寺塔基,原為晉司徒王珣的琴臺,故謂“琴調冷”。

            劍光寒影動龍湫:虎禪有劍池,相傳吳王闔廬以寶劍殉葬,后秦始皇開掘找尋,有神龍躍出而成池。湫,深潭。

            胥魂: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吳王夫差所殺,精魂不散,成了濤神。

            吳愁:春秋時吳國終為越國所滅,故言。

            賞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景物描繪傳達給讀者,是中國詩歌藝術表現的常法。該曲的特點,即是將虎禪的群景有意識地作為詩人懷古意緒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風雨”雖頗具典型性,卻并非作者著力表現的主體,僅作為一種冷色調氛圍的構成因素。這種嚴冷的色調,正是作者撫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內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寫怪石老樹,以及“苔繡”、“塵黏”、“云濕”,并不著重于風雨的介入,而更多地體現出歲月風霜的影響;“琴調冷”、“劍光寒”兩句,更是老練地將古跡的歷史與現狀溝通。這種取景傳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說的“思接千載”,以及對待景物的“取其勢而不取其質”。

            當然,作者也并非將“風雨登虎禪”的“風雨”完全置于一旁,結尾兩句“浪卷胥魂,山鎖吳愁”,便重又巧妙地轉回到了風雨的影響。須知虎禪旁只有一條叫山塘的小溪,無“浪”可言,而虎禪本身明秀佳麗,也很難與“鎖愁”的形象聯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風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風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為之改容。這兩句既是懷古意緒的延伸,又是對風雨虎禪峭冷景象的添寫,可謂虛實相兼。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2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

            喬吉〔元代〕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鉤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云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譯文:

            半空中風雨布生,給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氣氛。怪石像猛虎或臥或蹲,古樹傴僂著屈曲的樹身。寺院的臺階上蒙著綠苔,兩旁的詩壁上沾滿了灰塵,藏經樓偎伴著浮云,也顯得那樣的濕冷。虎丘塔邊再聽不到古時的琴聲,龍潭水粼粼搖動,仿佛存留著寶劍的寒影。我睜開悠悠的醉眼,回顧歷史上的虎斗龍爭。如今只見浪濤卷動著伍子胥的英魂,青山無語地鎖留著吳國滅亡的怨恨。

            注釋:

            虎丘:在江蘇蘇州市西北,相傳春秋時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於菟(wū tú):虎的別稱。鉤婁:枝干屈曲傴僂的樣子。琴調冷聲閑虎丘:虎丘寺塔基,原為晉司徒王珣的琴臺,故謂“琴調冷”。劍光寒影動龍湫:虎丘有劍池,相傳吳王闔廬以寶劍殉葬,后秦始皇開掘找尋,有神龍躍出而成池。湫,深潭。胥魂:相傳春秋時伍子胥為吳王夫差所殺,精魂不散,成了濤神。吳愁:春秋時吳國終為越國所滅,故言。

            賞析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景物描繪傳達給讀者,是中國詩歌藝術表現的常法。該曲的特點,即是將虎丘的群景有意識地作為詩人懷古意緒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風雨”雖頗具典型性,卻并非作者著力表現的主體,僅作為一種冷色調氛圍的構成因素。這種嚴冷的色調,正是作者撫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內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寫怪石老樹,以及“苔繡”、“塵黏”、“云濕”,并不著重于風雨的介入,而更多地體現出歲月風霜的影響;“琴調冷”、“劍光寒”兩句,更是老練地將古跡的歷史與現狀溝通。這種取景傳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說的“思接千載”,以及對待景物的“取其勢而不取其質”。

            當然,作者也并非將“風雨登虎丘”的“風雨”完全置于一旁,結尾兩句“浪卷胥魂,山鎖吳愁”,便重又巧妙地轉回到了風雨的影響。須知虎丘旁只有一條叫山塘的小溪,無“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麗,也很難與“鎖愁”的形象聯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風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風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為之改容。這兩句既是懷古意緒的延伸,又是對風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寫,可謂虛實相兼。

            喬吉

            喬吉(約1280~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 [1]太原(今屬山西)人,元代雜劇家,他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作散曲、雜劇。他的雜劇作品,見于《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8-23

          《 折桂令·風雨登虎丘》元曲賞析10-03

          《折桂令·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8-19

          折桂令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8-18

          《折桂令·春情》原文及翻譯賞析08-17

          折桂令·中秋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折桂令·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折桂令·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l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久久99久久99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