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

          時間:2024-10-18 01:53:59 答謝中書書 我要投稿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夕日 一作:陽)

            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知識擴展

            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備 古義:具備 今義:準備、具備)

            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曉 古義:清晨 今義:知道)

            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消沉,委靡)

            ④古來共談(談 古義:稱贊 今義:談論)

            一詞多義

            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

            念無與為樂者:和。

            書——謝答中“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名;

            謝答中書“書”:書信。

            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名詞作動詞,輝映。

            拓展:答謝中書書教案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其作者陶弘景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幫助修訂《本草集注》。卒謚貞白先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下邊注釋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2、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3、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優美的意境。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語: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游山玩水,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描繪山水風光的優秀詩句。比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

            生:“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

            師: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

            生;“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

            生:“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又如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

            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這些優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而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么樣的文章呢?我們馬上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短文《答謝中書書》

            2、理解課題。

            師:大家注意這個課題,“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么意思啊?

            生:“謝中書”是個人名,題目的意思是給“謝中書的信”。

            師:指導學生閱讀,明確:“中書”是官職,“謝中書”指的是謝征。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

            3、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mò)陵(現江蘇南京)人。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仕齊拜左衛殿中將軍。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幫助修訂《本草集注》。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為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閱為務。”(《南史》)后隱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其思想源于老莊,并受葛洪道教影響,亦雜有儒佛觀點。主張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字詞積累:

            之:的

            美:美景

            古來:自古以來

            共:都

            高峰:高聳的山峰

            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青林:青蔥的樹林

            翠竹:翠綠的竹林

            四時:四季

            俱:都

            備:長久存在

            曉霧:早晨的霧

            將:將要

            歇:消散

            亂:此起彼伏

            欲:要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用了借代的手法,鱗指代魚)

            實:確實,的確。

            是:這

            自:從

            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未:沒有

            與(yù):參與,這里指欣賞

            奇:指奇山異水

            者:...的人

            2、整體感知: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之感。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這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優美的意境。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從如下幾方面濡墨染彩、熔裁營構,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一般優美動人。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答謝中書書》文章以感慨發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動靜結合,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一的印象。

            3、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實是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4、節奏劃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

            1、再讀短文,理解短文內容。

            問題一:“歇”、“頹”的意思。

            問題二:“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此句翻譯。

            問題三:“沉鱗”指什么?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每人選擇一句來翻譯,再找1-2名學生做通篇介紹,要求優美流暢,師生點評。

            在理解的基礎上分兩大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出評價。

            2、理清思路,欣賞結構美。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四季常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寫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晨昏之景: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抒懷: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

            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

            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4、朗讀,品味語言美。

            你覺得哪些字用得特別傳神?

            (討論,明確)一個“將”字活畫出輕紗似的晨霧逐漸消散,于是山水從朦朧中依次顯出。

            一個“亂”字,充分寫出了猿歡鳥叫的群動之歡。

            一個“欲”字,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夕陽鮮明的色彩和動感

            一個“競”字,著力表現了魚躍清波的無限樂趣,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

            5、研讀,體會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數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6、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懷?全文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五、課堂總結:

            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美好。

            六、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分:寫景 四時之景

            仰視:高峰入云(山之美)

            俯視:清流見底(水之美)

            平視:青林翠竹(色彩美)

            美: 晨昏之景 猿鳥亂鳴

            (動態美)沉鱗竟躍

            總:抒懷 欲界之仙都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譯文08-20

          答謝中書書原文與翻譯06-08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03-01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09-25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10-18

          答謝中書書原文與翻譯09-25

          [合集]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04-30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注釋06-11

          《答謝中書書》原文、注釋及翻譯07-29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賞析05-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