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文言識記

          時間:2024-10-02 21:42:24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識記

            導語:《記承天寺夜游》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文言現(xiàn)象

            記承天寺夜游一詞多義

            1.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2.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復得路(終于)——陶淵明《桃花源記》

            3.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陶淵明《桃花源記》

            5.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酈道元《三峽》

            而或長煙一空(消失,消散)——范仲淹《岳陽樓記》

            記承天寺夜游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2.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3.閑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

            今義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4.戶(月色入戶)

            古義:窗(門戶)戶;

            今義:住戶、人家

            5.念(念無與為樂者)

            古義:考慮,想到;

            今義:紀念,思念 ,讀

            8.蓋(蓋竹柏影也)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7.中庭(相與步于中庭)

            古義:院子里;

            今義:庭子中間。

            記承天寺夜游詞類活用

            1.相與步于中庭:名詞作動詞,散步。

            2.懷民亦未寢:名詞作動詞,睡;臥。

            記承天寺夜游特殊句式

            ⑴倒裝句

            1.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后置,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后置,應為“但少如吾兩人者閑人耳”)

            ⑵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⑶判斷句

            蓋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樹的影子吧?(起判斷作用)

            ⑷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guān)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于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xiàn)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分層賞析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jīng)四年了。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jīng)]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未睡,于是二人一起來到院子中間散步。第一層敘事,樸素、淡泊而有自然流暢。

            第二層寫景。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fā)揮想象: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蕩,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更體現(xiàn)出了月光清涼明凈的特點。襯托出作者閑適的心境

            第三層轉(zhuǎn)入議論。作者感慨到“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可是有此閑情雅致來欣賞這番景色的,除了他與張懷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jīng)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即所謂“閑人”之表層意義,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月光至美,竹影至麗,而人不能識,唯此二人能有幸領(lǐng)略,豈非快事!蘇軾的思想橫跨儒釋道三家,這便使他的處世態(tài)度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說是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當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卒后追謚“文忠”,

            北宋杰出文學家、詩人、散文家、詞人、書畫家,四川眉山人。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對過王安石,被貶到黃州。與漢末“三曹父子”齊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蘇轍、蘇軾、蘇洵、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柳宗元、韓愈)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政治上屬舊黨。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識記】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句式03-29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知識復習04-17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01-10

          《記承天寺夜游》相關(guān)文言知識03-29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譯文及賞析] 文言文記承天寺夜游譯文04-13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翻譯07-21

          《記承天寺夜游》相關(guān)文言知識整理04-17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的心境與文言句式04-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亚洲免费国产视频 |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刚交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属日中文字幕亚洲精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