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節選教案

          時間:2024-08-17 05:15:09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節選教案

            《離騷》一詩素稱難讀,這除了南楚的方言、歷史、神話、風物帶來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礙之外,主要由于全詩感情回環激蕩,反反復復,脈絡不易掌握。下面是離騷節選教案,和小編有一起來看看吧。

          離騷節選教案

            教學目標:

            1、 了解《楚辭》及其作者。

            2、 反復誦讀,理清課文生字詞和難懂的句子,疏通詩句。

            3、 學習本文象征手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4、 感受作者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叫“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那么,同學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傳說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才設立這個節日的。屈原在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知道后,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爭相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后來就演變成劃龍舟的習俗。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后來又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liàn﹚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這樣就發展成粽子了。另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就發展為在這一天要喝雄黃酒。

            從這里可以看出,屈原被楚國人民乃是全國人民敬仰了兩千多年。那么,為什么他如此受人愛戴呢?從這節課開始就讓我們來了解他,了解他的作品。

            【《楚辭》介紹】

            提起屈原,我們就會想到《離騷》,想到《離騷》,我們就會說那是《楚辭》,一種與《詩經》相提并論的文學體裁。那么,什么是“楚辭”呢?

            1、“楚辭”的定義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后的一種新詩體。至漢成帝時,劉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為《楚辭》,從此以后,“楚辭”就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了。

            2、“楚辭”的來源﹙如時間緊迫,此部分內容不講﹚

            ①楚辭的形式,從直接的因素來說,它淵源于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但歌謠是用來唱的,篇幅短小而語言簡樸。楚辭雖脫胎于楚地歌謠,卻已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在于篇幅較長,如《離騷》、《招魂》、《天問》,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誦”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樣的讀法,而是用一種“吟唱”式的特別聲調來誦讀。

            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楚國巫風盛行,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這使得屈原在創作時大量運用神話材料,馳騁想象,上天入地,給人以神秘的感受。

            ③《詩經》的影響,如比興手法的運用。

            3、“楚辭”的特征

            宋·黃伯思:“蓋屈宋渚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屈原及《離騷》介紹】

            1、 屈原的生平和基本情況

            屈原,名平,字原,湖北秭歸人,戰國末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貴族家庭,曾受到懷王的信任,擔任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參加過起草憲令和從事外交活動。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齊抗秦。但他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和饞害。懷王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后來,懷王受秦國欺騙,客死于秦。頃襄王繼位后,屈原曾被召回,但不久又被放逐。這時的楚國日益衰敗,于公元前278年國都被秦國攻破。屈原悲痛欲絕,于這一年陰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2、 屈原的思想性格特征

            屈原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即圣君賢相的統治和民本思想。但是,他的“美政”思想卻并不能得以實現,因為他不愿意于腐朽貴族同流合污。然而,他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楚國人民,堅強不屈,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些充分表現了屈原執著于理想的高尚情操。借用詩人艾青的一句詩來概括,那就是——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絕大多數人對屈原而言,是“只會敬仰,而不會效仿”。

            3、 屈原的作品:《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

            4、 《離騷》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也是最早的抒情詩,也有人稱之為《離騷賦》或簡稱《騷》。在文學史上,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離”通“罹”,遭遇;“騷”,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共373句,2490字,被稱為詩家的絕唱。

            【講解生字詞、疏通課文并賞析】

            1、第一段:敘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生辰名字。

            2、第二段:敘述自己積極進修,鍛煉品質和才能,決心輔助楚王進行改革,使國家富強起來。

            師:通過疏通課文,我們了解了屈原出生、生辰、名字、政治理想和他在政治中的處境。現在請同學們說說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生:希望楚王抓緊時間,拋棄污穢的品行,立志改革,做一位圣君,而自己做一名賢臣。

            師:原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

            生:惟草木之零落兮……來吾道夫先路

            師:這些句子表明了他的理想,但他有沒有像《氓》中那樣把自己的感想直接明白而又清楚地表達出來呢?他是用怎樣的方法來表達的呢?這種方法叫什么?

            生: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政治理想,而是運用象征手法來表達,即借助于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或表達某種富有特殊意義的事理。除了在這里用了象征手法外,另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朝搴陂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等都用了象征手法。它源于《詩經》比興手法,形成了“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惡禽臭物以比讒佞”的興寄傳統。

            3、 第三段: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與立場,表達了這種觀點不為楚王采納的痛苦心情。

            師:課文中除用了象征手法來闡述自己政治理想外,在這一段中,還用了什么手法?

            生:對比﹙縱向對比——用圣君賢臣與昏君奸臣作對比;橫向對比——用黨人的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作對比﹚

            4、 師:此外,《離騷》與《詩經》相比,句式和詩歌體式上有哪些進步?

            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造出句式可長可短,將“兮”字放在單句末尾,兩句一韻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騷體詩”。

            【布置作業】

            1、 背誦“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到“來吾道夫先路”。

            2、 預習《孔雀東南飛》,找出全文中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偏義復詞、特殊句式﹙分組布置作業﹚。

            拓展閱讀:《離騷》課文簡析

            第一節:

            長聲嘆息擦拭眼淚啊,哀傷人生多災多難。我雖然崇尚美德并且約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進諫而到晚上就被廢斥離間。

            屈原從事政治活動,是想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統治者“圣哲茂行”,“舉賢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楚懷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應屈原實行他的政治主張。但懷王是一個庸懦無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執政,形成了一個腐朽的統治集團,排斥賢臣,他們伺機陷害屈原。他們對內搜刮無厭,政治腐敗;對外貪圖小利,聽信秦國而和齊國絕交,失去外援,屢次被秦國打敗。懷王后來竟聽了他們的以讒言。他時刻憂念國家和人民的安危,“長太息以淹涕”,正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

            第二節:

            既因為我佩帶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責,又因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決不改悔。

            詩人以身許國,堅決、頑強、奮不顧身地戰斗,以“九死”、“體解”的大無畏精神來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國危亡的決心。

            第三節: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無思慮、茫然;放肆縱恣貌)啊,始終不能體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說我好邪作亂就對我進行造謠誣蔑。

            詩人一心為國、為君、為民,別無他圖,正是這樣詩人“雖九死其猶未悔”至死不渝地為崇高的理想而獻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第四節:

            誠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機取巧啊,違背規矩而不走正道。違背規矩追求邪曲啊,競相以茍合取容于眾人作為正當的法則。

            這是比喻時人反常妄作,違背正道,追隨邪僻。詩人站在正義的一邊,痛斥賣國貴族集團的荒淫無恥。

            第五節:

            我煩惱苦悶,憂愁重重啊,我在此時悵然失意。我寧可突然隨著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能容忍做出小人茍合求容于世的樣子呀!

            詩人憂郁不安,詩人感到孤獨,詩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長逝,也決不卑躬屈節,同乎流俗。

            第六節:

            勇猛的人超出流俗啊,自古以來就是這個樣子。方和圓怎么能相合呢?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哪能相安無事呢?

            鷙鳥,不與眾鳥同群,喻詩人忠貞自守,不同流合污。道不同不相為謀,涇渭是分明的。

            第七節:

            委屈自己,克制自己啊,飲恨忍辱。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這本來就是前代圣賢所嘉許的。

            詩人委屈著情懷,抑制著意志,忍受著歸咎,忍受著恥辱,行清白之志而死忠直之節。

            第八節:

            詩人說,我悔恨觀察正道沒有看清楚啊,我久久佇立而想返回。轉過我的車子返回原路啊,趁著踏上迷惑之路還不算遠趕快罷休。

            悔恨,是詩人自我反省。行則兼濟天下,不用則獨善其身。

            第九節

            讓我的馬車徐徐走在長著蘭草的水邊啊,讓我的馬車急馳在長著椒樹的山岡。我入朝做官而不見用反而遭受憂患啊,如果退而不做官,我就回鄉整理我未進仕前的服飾。

            初服,是指未進仕前的服飾,比喻詩人想退隱以行夙志。這就說明詩人即使退隱之后也還要繼續培養自己的才德,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

            第十節:

            要把碧綠的荷葉裁成上衫啊,我要把潔白的荷花縫綴成下裝。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的確是高潔的。

            詩人追求美好的理想,潔身自好,永遠要保持崇高的品德。

            第十一節:

            把我頭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讓我項下的環佩美好漂亮。芳香和污垢縱使會被人混淆啊,只有我光明純潔的天質卻絲毫沒有虧損。

            這形象地表明了詩人“其志潔,其行廉”的高尚情操。

            第十二節:

            我忽然又回過頭來放眼縱觀啊,將去觀察遼闊的四野八荒。環佩五彩繽紛何其眾多啊,馥郁的香氣更加顯著。

            放眼世界,無邊無垠,更襯托出詩人光彩照人、香氣四溢的光輝形象。

            第十三節:

            人生各有各的喜好啊,而我就是習慣于修身養性。即使把我車裂了我也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心可以受創而終止嗎?

            這是詩人最后的誓言:“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為國為民,追求美政,堅持真理,獻身理想,嫉惡如仇,潔身自好,剛直不阿,一身正氣。鏗鏘有力,石破天驚,這是詩人的豪言壯語!

          【離騷節選教案】相關文章:

          《離騷(節選)》教案04-19

          離騷節選優秀教案04-16

          《離騷》課文節選教案04-10

          《離騷節選》教案(精選10篇)05-14

          《離騷》節選教案設計03-23

          離騷節選賞析03-25

          離騷 節選 原文01-07

          魯人版離騷節選教案04-18

          離騷節選原文及翻譯03-2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九九久久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 | 日韩AV在线免费不卡 | 婷婷色五月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