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4-08-06 02:22:22 沁園春 我要投稿

          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

            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思想情感,體味韻味

            3、培養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

            活動體驗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鏈接

            文體知識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的以58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整體感知

           。ㄒ唬┱b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 長沙》,朗讀。

            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二)整體感知

            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鑒賞課文

            內容分析

            1.這一闋描寫抒情,主人公用了四個動詞,是哪四個?

            “立”、“看”、“悵”、“問”。四個動詞前后相承

            2.其中有一個動詞最重要,抓住了這個動詞,就可以把握這部分的層次,是哪個詞?

            “看”

            3.以“看”為線索,把這闋詞可分為三層。(“看”字總領哪些內容?)

           、 “看”的時間、地點;  ② “看”的景物;  ③ “看”后的感慨。

            4.加進一些必要的詞語,用一個長單句把第一層的意思表示出來:

            “深秋時節,我獨自一人站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5.“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這七句寫了哪些角度?

            遠近、上下、動靜、分總(山上、江面、天空、水底)

            6.解釋“漫”、“透”、“舸”、“流”、“擊”、“翔”、“淺”等七個詞。

            漫:滿;   透:透澈,清澈;    舸:大船,此處泛指船

            流:行駛,航行;  擊:搏擊,這里形容飛得矯健有力

            翔:本指鳥盤旋地飛,在此形容魚游得自由輕快

            淺:形容水清澈見底,由于清澈見底,才覺淺

            7. 上闋可以組成幾組對偶句?

            三組: 萬山紅遍,漫江碧透

            層林盡染,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游淺底

            8.“霜天”可以換成哪一個雙音節詞?這個詞在句中作什么成分?

            秋天。作狀語

            9.用自己的話把以上七句的意思說出來。

            遠望無數山嶺重重疊疊的的樹林,經霜后,一片大紅;近看碧綠清澈的湘江上,成千上萬只船只爭相行駛。雄鷹在長空展翅飛翔,魚兒在碧水中輕快地暢游。宇宙中的萬物都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

            (分析:詩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取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準備了氣氛。)

            10.“悵”的意思在此有什么變化?“寥廓”的用法有什么變化?

            “悵”:本指失意,這里的意思是產生深思且激昂慷慨的思緒,是動詞。

            “寥廓”:本是形容詞,廣闊的意思,此處活用為名詞,指廣闊、充滿勃勃生機的大千世界。

            11. 用自己的話表達上闋最后三句的意思。

            “面對這充滿勃勃生機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我思緒萬端!廣闊無垠的大地呀,誰才是主宰你命運的真正主人呢?

           。ǚ治觯和ㄟ^訪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表現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12. 這句話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傲壤奔粗浮叭f類霜天競自由”的世界,“悵寥廓”承上,而“誰主沉浮”則啟下,引出下面要寫的一群早期的年輕的革命者。

            13. 小結上闋:上闋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的湘江寒秋圖,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由誰主宰的問題。

            14. 開篇“獨”字有哪些作用?

            (1) 便于寫下文的仔細觀察、思考、回憶;

            (2) 與下闋“百侶”照應。

            15. 本闋里與上闋“看”份量相當的動詞是什么?

            “恰”。上闋“看”總領的七句與下闋“恰”總領的七句形成扇面對。

            16. 但真正能統領下闋意義的字是哪兩個?

            “憶” “記”

            17. “憶”“記”都是回憶的意思,回憶早期一批年輕的共產主義戰士的戰爭風貌和豪邁氣慨。它們又統領哪些文字?

            “憶”統領前九句(包括第一句,此句與第二句倒置)  “記”統領最后三句。

            18. 首句的“百侶”,你知道具體指哪些人嗎?

            百侶:指戰友,主要有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楊開慧等。

            19. “崢嶸”一詞揣度一下,它的本義是什么?這里的意思是什么?

            形容山的高峻。這里比喻不平凡、不尋常。

            20. 用自己的話表述前兩句的意思。

            “回憶過去,曾經和許多同志在這一帶聚會、游覽,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

           。ㄔ娙霜氉灾赜喂实,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追憶。)

            21. “恰同學少年”下常的順序是什么?

            “同學恰少年”。意思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赫敗

            22. “激揚”是哪四字成語的縮寫?逐字落實它們的意思。

            激濁揚清。激:沖擊;  濁:污濁的水;  揚:揚起;  清:清水。

            讓清水上來,沖去污水。比喻抨擊壞人壞事,獎勵好人好事。

            23. “糞土”“萬戶侯”的用法有什么特點?

            糞土:意動,把……視如糞土。

            萬戶侯:借代,本指有萬戶封地的諸侯,在此借指大軍閥、大官僚。

            24. 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恰同學少年……萬戶侯”七句話。

            那時候,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彩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氣慨豪邁,意志堅強,大家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抨擊惡濁表揚善良的文章,把當進的軍閥官僚看得同糞土一樣。

            (析: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慨。)

            25. “曾記否”后面可以打問號嗎?

            不能。因為問句還沒有結束。

            26. “浪遏飛舟”可以作哪兩種理解?

            一種認為是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把飛快行駛的船只都阻擋住了;一種認為“浪遏飛舟”是“到中流擊水”的條件。

            若按后一種理解,這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行船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快樂。(這里以設問句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若按前一種理解,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水深浪急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速前進的船只。

            27. 毛澤東年輕人時曾寫過一幅很有氣慨的對聯,其中寫到了游泳。有誰知道這幅對聯嗎?

            “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28. 思考上下闋的聯系

            (1) 上闋看秋景,由此引起下闋的回憶。

            (2) 上闋最后一句提出問題:誰主沉浮?下闋形象地回答:是我們這一批年輕的革命者。

            29.句號位置的規律

            均打在韻腳處。

            30. 詩詞中為什么會出現字式句的倒裝?

            主要是韻律的要求,調節韻律,調節平仄。如:下闕一二句,“恰同學少年”……

            主題歸納

            1.本文寫了什么?

            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

            2. 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抒寫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3. 主題思想(將1.2.連起來,即為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特點歸納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 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后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著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以天下為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ǘ⿲Ρ仁址ǖ倪\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 、“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 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當的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ㄋ模┚爸性⑶、情中顯志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沁園春 雪》,《沁園春 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詞的上闋記今游重在寫景,景中有情;下闋記往事重在抒情,情中見景。

            1.上闋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是通過什么聯成一體的?

            景物有山、林、江、船、鷹、魚。這幅湘江秋景圖不是詩人縱目所及,順手涂抹,而是經過藝術概括,才把這些典型情境聯成一個生氣勃勃的整體。

            2.詩人最后以“萬類霜天競自由“作結的用意何在?

            詩人從“萬類霜天競自由”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與規律,由此發出“誰主沉浮”的詰問,拓寬了詩的意境。

            小結:凡此一切,如果離開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情感,單憑自然景物是不會如此富于詩意的。而詩的下闕雖然重在抒情,但仍然存在一個情與景的關系問題。

            3.下闋中的景與情是如何交融的?(生充分討論,歸納)

            第一,追憶是由今游引起的,當年“攜來百侶曾游”正和眼前這一特定的環境吻合,自然憶起往事。其次,有了這些具體景象,又通過這些具體景象才顯出當年的豪放氣概和戰斗精神,從而反映現實,評價生活?芍^“融情入情,寄情于景”。

            五、總結交流

            1、體驗詩詞的創作意境,不僅需要理解其內容,更要激發我們內心相似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作品的意境和我們的情景交融。(明確意境的概念: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2、分析全詞的特點:

            研討:詩人的思想傾向和詩歌的意象是如何統一的?

            明確:詩人選擇了秋山的紅葉和秋水的綠波來加以描寫,因為這些物象能夠寄托革命的激情;又選擇了“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加以描繪,反映了詩人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突出寫“浪遏飛舟”的情景,顯示了詩人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3、與古人寫秋景的詩詞相比較:

            研討:比較賞析王維的《山居秋暝》、馬致遠的《天凈沙》、黃巢的《題菊花》這三首古人的詩詞,體會毛澤東詩詞的壯美,領會如何營造意境。

            明確:王維的《山居秋暝》,寫出了秋天的清爽;馬致遠的《天凈沙》,描繪出秋風中的游子倍感秋天的蕭條和冷落的意境;黃巢的《題菊花》,寫出了這樣一種情懷:作者既悲菊花在秋天的清冷,又要改變它的命運,讓菊花與桃花一起在蜂飛蝶舞的春天開放。作為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的詩體現了一種抗爭的精神。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光明、絢麗、壯美,只有心懷天下的胸襟,才能把磅礴的氣概和山水的壯觀交融構成博大的藝術境界。由此可見,意境的營造是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審美情趣注入所描寫的對象,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境界。同時,讀者的審美態度,能力和情趣也會影響對詩文的理解。我們要積極調動自己的情感,讀出詩人的“言外之意”“韻外之志”,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板書)

            雄奇偉麗的深秋美景 ——使人驚喜

            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壯志凌云的偉大抱負 ——讓人敬畏

            4、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5、組織小組交流,加強感受。

          【沁園春長沙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優秀教案設計06-25

          《沁園春長沙》高中教案設計10-07

          沁園春·長沙07-25

          沁園春 長沙06-25

          沁園春·長沙03-07

          《沁園春長沙》賞析04-06

          《沁園春 長沙》說課稿06-29

          《沁園春長沙》教案08-15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06-27

          《沁園春·長沙》 教案06-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 | 色先锋影音a∨在线资源网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