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頎唐詩《古意》原文翻譯鑒賞

          時間:2024-10-01 11:56:52 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頎唐詩《古意》原文翻譯鑒賞

            李頎(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漢族,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市西)人 ,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中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頎唐詩《古意》原文翻譯鑒賞

            《古意》

            作者:李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

            黃云隴底白云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注解

            1、古意:猶擬古。

            2、輕七尺:猶輕生甘死。

            3、解:擅長。

            譯:

            好男兒遠去從軍戍邊,

            他們從小就游歷幽燕。

            個個愛在疆場上逞能,

            為取勝不把生命依戀。

            廝殺時頑敵不敢上前,

            胡須象猬毛直豎滿面。

            隴山黃云籠罩白云紛飛,

            不曾立過戰功怎想回歸?

            有個遼東少婦妙齡十五,

            一向善彈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軍將士淚揮如雨。

            賞一:

            此詩題為“古意”,標明是一首擬古詩。開始六句,把一個在邊疆從軍的男兒描寫得神形畢肖,如生,活躍在讀者眼前。第一句“男兒”兩字先給讀者一個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從事長征的男兒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帶人,為下面描寫他的剛勇獷悍張本。這兩句總領以下四句。他在馬蹄之下與伙伴們打賭比輸贏,從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戰場就奮勇殺敵,殺得敵人不敢向前。“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這三句把男兒的氣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一個男兒,誰都想見識見識吧!可是詩不可能如畫那樣,通體寫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來描繪。然而三長須,不但年齡不符合,而且風度也太飄逸了,因此詩人塑造了短的形象。“”五字,寫出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顯出他勇猛剛烈的氣和殺敵時怒張的神氣,簡潔、鮮明而有力地突出了這一從軍塞上的男兒的形象。這里為了與詩情協調,詩人采用簡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實的入聲韻,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接下去,詩人又用“黃云隴底白云飛”一句替詩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閉目一想,一個虬髯男兒,胯下是高頭戰馬,手中是雪亮單刀,背后是遼闊的原野,昏黃的云天,這氣象是何等的雄偉莽蒼。但這一句的妙處,還不僅如此。塞上多風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發黃的,而內地的云則是純白的。這一句中黃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寫景,實則兩兩對照,寓情于景,寫得極為精細。開首六句寫這男兒純是粗線條、硬作風,可是這遠征邊塞的男兒,難道竟無一些思鄉之念嗎?且看男兒在向前看一看那隴上黃云之后,也還不免回首一望故鄉。故鄉何在?但見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鄉之感。這一層意思,詩人以最精煉最含蓄的手法,表達在文字的空隙中,于無文字處見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寫思鄉念切,急于求歸,那又不象是這樣一個男兒的身份了,所以在這欲吐不吐、欲轉不轉之際,用“未得報恩不得歸”七個字一筆拉轉,說明這一男兒雖未免偶而思鄉,但因為還沒有報答國恩,所以也就堅決不想回去。這兩個“得”字,都發自男兒內心,連用在一句之中,更顯出他斬釘截鐵的決心,同時又有意無意地與上句的連用兩個“云”字相互映帶。前六句節奏短促,寫這兩句時,景中含有情韻,所以詩人在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換了平聲韻中調門低、尾聲飄的五微韻。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還是堅決的,所以插用兩個入聲的“得”字,使悠揚之中,還有凜烈的勁道。

            一般想法,再寫下去,該是根據“未得報恩不得歸”而加以發揮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現了一個年僅十五的“遼東小婦”,面貌身段不必寫,人們從她的妙齡和“慣彈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隨著“遼東小婦”的出場,又給人們帶來了動人的“羌笛出塞聲”。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沒有聲音:“今為羌笛出塞聲”這一句,少婦吹出了笛聲,于是乎全詩就有聲有色。“羌笛”是邊疆上的樂器,“出塞”又是邊疆上的樂調,與上文的“幽燕”、“遼東”貫串在一起。這笛聲是那樣的哀怨、悲涼,勾起征人思鄉的無限情思,聽了這一曲,不由“使我三軍淚如雨”了。這里,詩人實際上要寫這一個少年男兒的落淚,可是這樣一個硬漢,哪有一聽少婦羌笛就會激動的道理?所以詩人不從正面寫這個男兒的落淚,而寫三軍將士落淚,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這樣盡人都受感動的情況下,這一男兒自不在例外,這就不用明點了。這種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煉,功力極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這四句采用了上聲的七韻,“五”、“舞”、“雨”三個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韻并茂的藝術效果。

            全詩十二句,奔騰頓挫而又飄揚含茹。首起六句,一氣貫注,到“一句頓住,”黃云隴底白云飛“一句忽然飄開去,”未得報恩不得歸“一句,又是一個頓挫。以下擲筆凌空,忽現遼東小婦,一連兩句似與上文全無干涉,”今為羌笛出塞聲“一句用”今“字點醒,”羌笛“、”出塞“又與上文的”幽燕“、”遼東“呼應。最后用”使我三軍淚如雨“一句總結,把首句的少年男兒包涵在內,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脈豁然貫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這樣尺幅千里之勢,這在李頎以前的七言古詩中是沒有的。

            賞二:

            詩題為“古意”,標明是一首擬古詩。首六句寫戍邊豪俠的風流瀟灑,勇猛剛烈。后六句寫見得白云,聞得羌笛,頓覺故鄉渺遠,不免懷思落淚。離別之情,征戰之苦,躍然紙上。語言含蓄頓挫,血脈豁然貫通,跌起伏,情韻并茂。

            拓展閱讀:李頎足以表現他的詩歌成就的大致有這樣四個方面:

            一是邊塞詩,如《古意》、《古從軍行》,以豪邁的語調寫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開邊武的罪惡,情調悲涼沉郁。

            二是描寫音樂的詩篇,如《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聽安萬善吹歌》,記述的是當時自西域傳入的新聲,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藝術的多方面發展。

            三是寄贈友人之作,有《送陳章甫》、《別梁》、《送康洽入京進樂府歌》、《贈張旭》等,著力描敘一些不得施展懷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詩中刻畫人物如生,發展了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

            四是修道生活情趣,殷稱之為“頎詩發調既清,修辭也繡,雜歌咸善,玄理最長”(《河岳英靈集》),但有濃厚的消極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頎詩集 1卷。今存《李頎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詩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詩》編為 3卷,但仍有遺漏。如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李頎詩”條提到并加以稱許的“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四句,就不見于《全唐詩》。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

          【李頎唐詩《古意》原文翻譯鑒賞】相關文章:

          李頎唐詩精選鑒賞11-23

          《琴歌》李頎唐詩鑒賞10-06

          《別梁锽》李頎唐詩鑒賞05-22

          《送陳章甫》李頎唐詩鑒賞09-13

          《長安古意》唐詩鑒賞09-26

          《琴歌》李頎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18

          《贈張旭》李頎唐詩08-21

          《卷四,李頎詩》古詩原文及翻譯11-11

          《古意》劉商唐詩鑒賞解析11-27

          李頎《送魏萬之京》唐詩鑒賞及譯文參考09-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 亚洲激情五月天照片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在线观一二三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