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
冷不一定非要如冰霜,熱也賽不過日光。
——題記
在大多數人眼中,冷是孤傲,熱是溫暖;冷是寒氣凍骨,熱是朝陽似火;冷是單調的白色,熱是鮮艷的紅色;一切看起來都界限分明,不容混淆,但實際上并非是不能共存的狼狽境界。(語文迷 zuowen.JY135.com)
冰冷的白襟下,莊子有一顆十分熾熱的愛國之心。
一個個離奇古怪的寓言,一番番淡然無所待的言論。不免讓人在心中勾勒出一個有白色羽翼飄飄欲仙的思想家莊子。面對楚王重金誘惑絲毫不為之所動,寧愿自得其所,悠然自在,這不免讓我們在心中疑惑莊子是否是一個只顧自我愉悅置國家百姓于不顧的人?當然不是,他只是意識到了在那渾濁的時代一切并非他一人之力能改變的。就像晶瑩的露珠無法使污濁的無邊大海得以清澈。“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薄敖^云氣,負青天。”這種奇特怪誕的文字卻將他隱隱的愛國之情深藏其中,為國默默擔憂。
眾人的冷對與嘲笑后,“東方教父”俞敏洪如一顆新星冉冉升起。
農村家庭,條件艱苦,兩次高考失利,卻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堅持復讀。十里八村的父老鄉親們都覺得俞敏洪腦子壞掉了,身強體壯的不老老實實在地里務農,只是整天在家抱著書窩著從早學到晚。屋外人們議論紛紛,屋內俞敏洪則懷著對學習的熱愛心無旁騖的讀書學習準備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結果是他以英語滿分被北大錄取,而后他懷著對成功的向往辭去北大教師的安穩工作決心創辦新東方。外界的議論沒有讓他寒心,反而越發熱烈的追求自己夢寐的事業。
寒氣圍繞中,一群留學生滿懷熱血投入到祖國建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武力威脅與核訛詐,建國初期還并不強大富裕的中國決定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大批在外已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決然放棄了外國優厚的條件回到祖國。在空氣稀薄的高原秘密展開工作,天氣的寒冷并不能使他們心中燃燒的熊熊火焰熄滅,他們心懷對祖國的熱愛,攻關克難,在只有一組蘇聯專家留下的錯誤數據的情況下,在寒風呼嘯,饑腸轆轆的環境中,愛國科學家們燃燒自己在較短的時間內投入較少資金完成了祖國交給他們艱巨光榮的任務。
莊子在冷中深藏著熱,而俞敏洪和以鄧稼先為首的愛國科學家則因熱而無視著冷。因為有熱所以會感到冷,因為冷才會烘托出無邊的熱。
冷與熱,本就無什么分明界限。不管是嚴寒還是瑟秋,都讓我們心懷溫熱擁抱自己的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