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

          時間:2022-04-30 12:35:13 提綱 我要投稿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2.特殊詞義

            (1)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鄰國之民不加少(副詞,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過)

            (4)數罟不入洿池(細密)

            3.一詞多義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前一個為動詞,吃;后一個為名詞,食物)

            (2)數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譯(幾,若干)

            數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數目)

            扶蘇以數諫故(屢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彎曲)

            系向牛頭充炭直(通值,價錢)

            (4)勝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盡)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謂戰勝于朝廷(勝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超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優美的)

            (5)發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打開)

            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派遣)

            百發百中(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花開)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窮兵黷武(軍事力量)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軍隊)

            草木皆兵(士兵)

            4.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5、古今異義

            (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活著的人今:保養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今:表示同意,認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今:轉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今:沒有罪過)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連詞,表轉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

            (4)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里”:則移其民于河東

            (2)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代河東的)/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結構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⑷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指示代詞,這樣:河東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詞詞尾,相當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介詞,對于:寡人之于國也

            (2)介詞,表比較,比: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3)介詞,在: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斷)

            (3)非我也,歲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問句

            (1)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問代詞,與“也”連用,表疑問)

            (2)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疑問代詞“何”與“如”連用,表疑問)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疑問代詞“何”在此表示反問)

            3.省略句

            (1)(寡人)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語“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棄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語“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當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語“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省去主語“孟子”)

            (6)(國家)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語“國家”)

            (7)(王)則日:“非我也,歲也。”(省去主語“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裝句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于鄰國多,介詞賓語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申之,介詞賓語后置)

            (3)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詞賓語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詩歌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生讀不懂詩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答題。

            輔導對策:

            教給學生閱讀詩歌的方法,講解詩歌的六種題型,詩歌中常用的專業術語。

            二小說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學生不能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不能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去概括,更不會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不知何條途徑人手。分析情節時,找不到線索。

            ②許多同學不知小說中的環境描寫的作用,答題語言又不規范,因此不得分。對于如何分析和歸納小說的主題,有些同學不知從何入手,也不懂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的方式。

            輔導對策:

            ①判斷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依據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應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而對那些具有某種共性的典型人物,還要從人物之間的關系和人物與主題的關系去分析其典型意義。劃分情節結構可以從以下幾條途徑人手:依時空的變化劃分;依場景的轉換劃分;依相關材料的角度變化劃分。分析情節還要把握情節發展的脈絡,即線索。

            ②分析環境描寫要注意環境對人物性格起的強化作用,對主題所起的暗示作用。在分析小說主題時,首先要從人物、情節、環境出發,進行認真的考察。其次,還要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小說的動機。歸納小說的`主題一般用“通過記敘(描寫)……表達(贊揚、揭露)……”的方式。

            三、散文閱讀

            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①如何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這是閱讀散文的難點,很多同學一頭霧水,讀不懂文章,放棄答題。抓住了散文的線索,文章各部分內容與中心的關系就可以一目了然。然而散文在行文上不僅就事論事,就人寫人,就物寫物,就景寫景,很難把握。充分地層開聯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維方法和表現手段,更難把握,許多同學不得要領,因此丟分。

            ②學生們沒有分析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寫法的特點和作用的思路和方法,自認為這類題沒法把握。

            輔導對策:

            ①如何分析散文的“形”?首先要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其次要理清散文的線索。怎樣迅速準確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從抓中心句、關鍵句人手,它們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鑰匙。散文常常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因景寫情。分析聯想的原由,抓住聯想的“聯系點”——形與神的共同點,能更好體味散文的感情。

            ②閱讀時可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把握此類文章的結構特點,即先托物后言志物+情意托物寓意,或象征體+象征意義托物言志。其次要分析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內在品格。第三要抓住“物”與“意”之間的類比點即相似點,看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的。

            閱讀常考描寫作用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語文必修三知識點提綱】相關文章:

          語文必修五知識點提綱04-30

          語文必修四知識點提綱04-29

          必修二化學實驗知識點提綱04-29

          語文必修三琵琶行知識點09-23

          語文必修三紅樓夢的知識點11-08

          高中必修物理提綱04-29

          部編三上語文知識點提綱04-30

          高中必修二物理提綱04-29

          六下語文三課知識點提綱04-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人妖中文字幕片 |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精品 | 色久桃花影院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